0551-6878 8887
今税咨询 > 新闻资讯 > 财税咨询
企业常见税务风险防范及应对
编辑:今税咨询 发布:2023-02-13 view:0

  在新的税收征管环境下,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会遇到很多风险。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应当进一步重视企业涉税风险管理,建立合适的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保障事前防范、事中应对、事后救济三环节紧密衔接,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税务风险可能的影响,防患于未然。

  税务风险的形成

  谈到税务话题,从征纳双方(即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视角分别观察会更加全面,同样税务风险产生也可以从这两方面来做分析,从企业自身来讲,主要是税务合规工作有所欠缺引发税务风险,其中包括对于税收政策理解偏差、税务处理存在纰漏、甚至是为了降低税负做了不符合规定的操作或业务安排等,我们在下文对税务合规内容做进一步展开,此处主要讨论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对于税务风险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税收征管呈现“宽严相济”的发展形势。一方面,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便民办税举措的出台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优渥、便捷的税收营商环境;另一方面,税收监管数字化、税收违法行为打击常态化等监管措施的升级使得企业的涉税风险日益突出,对企业的纳税遵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税收征管形势——“宽严相济”

  (1)“宽”体现在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具体如:

  1)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助力企业纾困发展

  2022年,国家税务总局推出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既有退税、减税、免税、缓税政策,又有降费、缓费措施。在退税方面,实行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对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6个行业,以及批发零售等7个行业,退还存量及增量留抵税额,截至9月,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款超2万亿元。在减税降费方面,出台减征小微企业“六税两费”,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进一步减免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在缓税缓费方面,继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出台阶段性缓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等政策。截至9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4万亿元,有力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1]

  2)便民办税举措,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2022年,税务总局分批推出5大类20项121条便民办税缴费举措,形成“便民办税春风行动2.0版”,进一步精简办税方式,拓展办税渠道,减轻企业办税缴费成本;不断优化政策咨询辅导服务,促进各项税费政策及时、精准落实到位;持续深化智慧税务建设,利用税收大数据开展“智能化”纳税服务。

  除此之外,税务总局联合全国工商联继续开展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行动,切实为小微企业办实事、解难题。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享受的便利度,持续优化相关办理流程,强化小微企业涉税风险提示预警,做好风险事前防控,并对创新型成长型民营企业施以常态化发掘与培育。

  (2)“严”体现在税收征管手段的升级以及打击税收违法行为的持续高压态势,具体如:

  1)税收监管数字化

  在已经启动的“金税四期”建设中,数字技术与税收监管不断深度融合,实现了发票电子化改革,形成了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的智慧税务。税务机关从“以票治税”转换到“以数治税”,利用税收大数据实现精确执法和精准监管,税收监管手段持续升级、监管能力不断提高,企业以往经营过程中隐蔽的税务风险在税务机关的智能监测下暴露显现。

  2)税收违法行为打击常态化

  近年来,税务部门接连曝光一系列税收违法行为,对各类税收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对“三假”特别是团伙式、暴力虚开发票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法打击,绝不手软。同时,隐瞒收入、虚列成本、转移利润以及利用“税收洼地”、“阴阳合同”和关联交易等逃避税行为也成为了税务机关依法防控和检查监督的重点对象。

  2022年,随着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的逐步实行,打击骗取留抵退税违法犯罪行为成为2022年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工作的重点。统计显示,截至8月,全国税务稽查部门已挽回留抵退税及其他税款损失超百亿元,已移送公安立案及联合侦办涉嫌虚开骗取留抵退税企业逾千户,联合打击虚开骗取留抵退税团伙200个。[2]

  在“宽严相济”的税收征管形式下,企业应当转换以往应对税收管理的被动思维,积极甄别经营过程中潜在的涉税风险,主动进行税务风险自查与管理。对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深入挖掘、保持高度的敏感,在正确适用的前提下为企业节约经营成本。同时,提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建立企业税务合规体系,这样才能在新的征管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开展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的税务风险防御能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企业常见税务风险点示例

  税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企业设立、经营到注销的全过程,在规范企业行为、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规避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方面有积极的作用。面对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应当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各类内、外部信息,利用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发现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项税务风险。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主要接触的税种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检查时最常关注的三个税种,我们在此尝试列举相关税种常见的税务风险点进行示例。

  1. 增值税风险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面临的增值税的风险点主要体现在对进项税和销项税的处理之中,进项抵扣凭证是否真实合法、销售收入是否完整及时入账等都是增值税稽查的关注重点。下表列举了企业日常经营中常见的增值税风险点:

  2. 企业所得税风险

  作为以应税所得为征税依据的企业所得税,收入和成本费用成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核心要点,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中面临的企业所得税风险点主要集中在收入和成本费用两个方面。除此之外,对于存在较多关联方的企业,其在关联交易方面的企业所得税处理也值得关注。下表列举了企业日常经营中常见的企业所得税风险点:

  3. 个人所得税风险

  企业作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在向员工支付工资薪金或向其他人支付报酬时应当履行相关代扣代缴义务,这是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不得不面对的税务问题。不主动履行代扣代缴义务、不清楚特定情况下是否需要履行代扣代缴义务、错误代扣代缴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下表列举了企业日常经营中常见的个人所得税风险点:

  税务风险的应对

  税收贯穿企业生命周期始终,对企业成立、日常管理、资本运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来考虑:

  1. 事前防范——合规管理与风险防控

  (1)树立税务风险意识

  对于税务风险,不少企业存在一些认知上的错误,认为只要不被税务检查补税,不涉及税收刑事犯罪就不存在税务风险。因此,这些企业常常只关注是否存在少缴税的情况,而不重视多交税给企业带来的实质性经营损失,也未曾关注企业日常经营中潜在的税务风险。然而,企业应深刻理解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防控,而非补救。税收风险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补税罚款,更影响企业的实际收益、信用指标、资质评定、上市融资等方方面面,关乎企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

  树立税务风险意识,企业首先应当加强税法培训,提高专业素质。税收政策数目繁多,更新速度快,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水平要求。企业可以定期组织专业培训,聘请税务专业人士进行纳税辅导。其次,企业应当将税务风险意识融入企业发展、商业模式设计的战略性布局之中,在投融资和经营活动决策之前,准确识别和评估税负高低与税务风险,将税务风险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实现税负最小化,价值最大化,从而做出最佳的商业模式和交易结构安排。

  (2)建立税务合规管理体系

  税务风险潜藏于企业开展经营的过程中,为了有效防控企业税务风险,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税务合规管理体系,健全各项税务管理制度、业务标准和业务规范。首先,应当明确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组织架构,划分各业务部门涉税职责。其次,针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规定,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针对企业重大对外投资、重大并购和重组、经营模式的改变及重要合同或协议的签订等制定针对性的税务管理措施。再者,针对税务会计、税务申报和税款缴纳、税务档案等税务行政事项进行必要的流程细化、职责划分等。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建立定期自查制度,针对企业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使用情况以及其他税务检查与稽查中常见的税务问题进行自我检查,对企业内部的税务合规、税负成本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解决税务漏洞,避免补税、滞纳金与罚款。

  2. 事中应对——有效应对与突出重点

  税务风险形成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最常见和最主要的方式是税务管理,而其中又以税务检查最为典型,面临税务检查事有效应对也是化解税务风险、避免损失扩大的重要工作。

  税务检查是税收征收征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税务机关以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的情况进行的检查监督,其中包括税务稽查。税务检查的常见原因有发票管理不规范、被检举、取得异常扣除凭证、财务指标异常、税务协查、税收政策适用错误等。

  在发生税务检查时,首先,企业应当及时提供材料、积极配合询问,主动了解检查程序,以最大限度保障自身利益。不要妄图隐匿、毁损账簿资料、业务材料等涉税材料,更不可拒绝检查人员对涉税材料的调查取证。其次,企业应当加强与税务检查部门的沟通,对上一阶段已经查明的问题反馈意见,对本阶段新发现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了解税务检查部门下一步检查计划,有的放矢地做好准备和配合工作,在仍有协商机会时避免税局做出不利的书面结论。另外,企业应当在检查过程中及时备份文书资料,保存证据资料,方便自身或第三方日后完整还原检查过程,并对检查结论的合法性、合理性作出判断。

  3. 事后救济——比较选择与合理预估

  正确、有效地行使救济权利,可以在税务执法存在一定问题时,最大限度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将税务风险的影响降至最低,救济途径通常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适用于做出决定性文书的案件及检查过程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纳税人认为税务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即可提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以法律形式建立的行政机关内部的监督和纠错机制,且在与征税行为有关的案件是行政诉讼的前提,应该成为群众解决行政争议的首选途径。而行政诉讼适用于已经过复议程序的“复议前置”案件及能够直接提起诉讼的行政处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等案件,是解决涉税争议、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终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