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近日,全国八部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推进会议在北京召开。那么,本次会议传达了哪些信号?企业财税合规又该如何开展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八部门联合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官网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北京召开全国八部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推进会议,总结2023年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工作成效,研究部署2024年的重点任务。
会议指出,一年来,八部门充分发挥联合打击工作机制作用,对虚开骗税等涉税违法犯罪重拳出击、严肃查处,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有效维护了经济运行秩序和国家税收安全。2023年全国累计检查涉嫌虚开骗税企业17.4万户,特别是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等涉税违法行为,挽回出口退税损失约166亿元。与此同时,围绕护航税费优惠政策落实落地,针对重点风险扎实做好防范和打击工作,挽回国家税款损失32亿元,有力防止政策“红包”落入不法分子“腰包”。
会议强调,将持续深化完善联合打击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国家税收安全、经济运行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
2024年重点聚焦六大领域:
1、重点打击骗取出口退税
骗取出口退税,指的是假报出口或者以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常见手段为高报价格、购买未纳税出口货物信息、虚开增值税发票等。这种行为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损失,是八部门联合打击的重点。
2、以虚开手段骗取留抵退税
近年来,税务机关会同公安、人民银行等部门重点聚焦团伙虚开发票等涉税违法行为,依托大数据共享应用,对利用虚开发票虚增进项等手段骗取留抵退税违法行为“露头就打”,严惩不贷。
3、以虚开手段骗取财政返还、政府补贴
今年开年以来,税务、审计、财政等多部门已连续打击、严肃查处多起以虚开手段骗取财政返还、政策补贴等行为,为众多企业敲响警钟。此次八部门将财政返还与政府补贴并列,或将预示清理地方违规奖补政策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4、利用空壳公司暴力虚开、骗税行为
借“空壳公司”,在无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暴力虚开、骗税,已成为很多不法分子惯用的犯罪手段。在此过程中,如果上游企业被定性为虚开,下游受票方企业也可能会受到牵连。
5、异地虚开
作为首次列于八部门联合打击机制工作部署范围的异地开票,指的是企业的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开展地不匹配,导致企业大量向外省开具增值税发票。
简单来说,这类行为的实质是企业设立在某个具有财政返还或优惠政策的园区,但在该地并没有实质经营活动,却将其他地区的业务“嫁接”到园区企业上来。这类行为极有可能涉嫌虚开,或业务模式被否认。
6、变票虚开等
所谓变票虚开,指的是发票变更环节与实际的企业生产、加工行为脱离,从而产生了开票与实际经营不符的虚开现象。
企业如何做到财税合规?
1、彻底排查自身经营模式上的财税风险
1)企业经营过度依赖地方财政返还或奖补政策,如部分受扶持的医药企业、外贸出口企业、灵活用工平台、网络货运平台、废旧物资贸易等。
2)企业存在嫁接园区政策,且采取了“货物所有权”的观念交付,实际并未参与仓储、运输的两头在外业务模式。
3)存在异常品名变更,或者货物品名变更有重大疑义的,例如作为消费税应税货物的石化产品,变票行为将引发消费税风险;运输企业取得油票、开具运输费用发票;取得农产品收购发票,生产纺织品、家具、日化产品的加工企业;大量取得销售费用发票的医药企业等。
2、完善业务流程,规避上下游传导的发票异常风险
广大企业应当谨慎选择交易对手,坚决杜绝代开、虚开的发票。同时,也要做好事前风险防范与排查、规范合同中的发票条款,并留存相关证据,避免引发行政、刑事风险。
3、强化交易真实性审核,夯实履行审核义务的各类证据
业务开展前,企业应对交易企业进行相关背调,索要能证明经营真实性、交易能力的材料。若有条件,可至对方企业实地走访、拍照,并全程留痕洽谈记录、电子邮件等。
业务开展中,也要收集业务证实性材料。尤其对于服务这一类无形业务而言,更要留存相关证据,例如运输业务中的加油费、过路费、GPS路径、装卸费、过磅单据、进出港口或仓库记录等。对于货物要留存好运输费、过磅单据、质检报告,必要情况下可拍照留存。
业务审批环节,企业负责人也需强化留痕,责任应清晰、明确。若存在企业基层业务人员提供虚假审批资料,导致企业虚开发票的,负责人可以提出相关证据隔离自身风险。
总而言之,财税合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强制规范时代,企业应当用心梳理经营流程与业务模式,防范好各类财税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妥善处置风险和解决相关争议,努力实现合规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