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不少存在财税合规问题的公司,初期基本都是加工制造业起家,各方面条件比较有限。快速发展了一些年之后,在商品、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薄弱点慢慢被补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做大做强”,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专精特新”公司。相比较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科技公司”,这些企业相对更加保守务实,更接地气;但同时过于关注“生意”,而对公司框架考虑较少。
财税合规中的共性问题
1、股东、股权和出资问题
公司财产和股东财产分不清,往来款、各种报销、分红理不清楚;股权结构和持股方式安排不合理;出资不到位,有各种各样的所谓岗位股、分红股等不合规安排。
2、集团架构缺少统一的设计
可能有多个业务线、业务板块,混在一起管理,因为需要设立了多个公司,均由股东个人支持接触,缺少统一的控股和业务板块安排。
3、关键财务核算
按开票确认收入,按收票确认成本,按现金流水确认费用。财务核算从根本上是歪的,无法满足“权责发生制”这个最基本的原则;进销存欠缺管理和核算,无法核算成本毛利。
4、发票和税务问题
按开发票金额纳税,没开发票的不交税。这个做法根源上就是错误的,完全无法满足合规要求;过往为了避税,取得过不合规的发票,或者伙同供应商虚增发票,甚至涉及到增值税专票;通过发票报销发放工资,或者没有对员工薪资足额缴个税,存在个税风险。
5、资金管理混乱
通过私人账户收款、支付采购款、报销、发工资,私户往来流水巨大;长期挂账,以往来款的形式从公司取得分红。
6、内部控制不健全
公司的内控,全部依赖于老板个人的“一事一议”型判断。欠缺必要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对资金、出纳、仓库、采购等重大风险缓解,缺少必要的制衡和监督机制。
面对合规转型,常见的思路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最常用的方式,逐个地去解决问题。“就事论事”、“打补丁”是许多基础财会人员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这些创业者所习惯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切肤之痛”,但是治标不治本,欠缺宏观的系统性安排,很容易把小事情拖成大问题。
第二种方式:自上而下的整体梳理。“合规转型”这个话题的根源,来自于系统性规划的欠缺。对症下药方能标本兼治。面向未来,面向资本,企业应从股权和利益安排入手,对商业模式、业务流、资金流进行统筹梳理,将各类合规问题放到整体框架下进行平衡、取舍和解决。这种思维方式,也是战略性CFO和普通财会人员的根本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