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1-6878 8887
我们通常在各类税案里见到“运用税收数据分析发现”这类的描述,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聊一下面对数以百万计的纳税申报数据,税局是怎样利用技术手段鉴别其中风险项的。
简单的事前审批和事后人工检查等手段,在数以百万计的数据面前,肯定是无法实现“精准监管”的。当下,各地税局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探索和构建“以数治税”的蓝图。
比如深圳的智慧稽查系统,河北的“四级联防”体系等都是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设置多维度的风险预警指标,实现对企业涉税问题的“精准监管”。
具体而言,税局对于企业的信息化监管,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按税种构建风险模型,利用分析算法还原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然后通过比对识别风险。
比如在鉴别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风险时,系统会结合企业的发票情况、固定资产折旧情况、人工工资情况、用水用电情况等等,模拟企业投入产出情况,进而确定企业税前扣除成本费用的合理区间。
如果企业申报的数据跟模拟出的数据差距额超过预警值,就会进行预警,然后被筛出来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2、系统不仅采集企业相关的内部数据,也会采集相关企业、行业的外部数据,然后进行内外部数据聚合分析,排查企业涉税风险。
像股权转让这类高风险事项,税局会首先获取企业相关的5年台账数据,然后跟外部股权转让相关的数据进行比对,如果相关关键信息差额超过100万,会被重点评估和关注。
3、开票情况和发票数据是税局重点监管和分析的事项,税局会采用多个指标、多个维度进行风险排查。
对于企业开票情况,会被重点监管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一人控制多户集中开票,环比开票量突增,大量开具、作废发票,大量开具红字发票,四流不一致的发票等。
同时,自然人代开发票,也被纳入了重点关注对象:尤其会重点检查代开金额较大,货物劳务服务名称与征收品目不一致,且个税税负相对较低的发票。
另外,除了开票方,一些行业的受票方也是税局关注的重点。比如水泥行业,一些税率低、运输距离远、材料配比异常的水泥产品受票企业,会被重点核查。
税收,税改,税制改革
4、利用数据对纳税人主体之间进行横向、纵向比对,重点筛查税负率、毛利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的异常情况。
除了对于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的比对,税局还会针对各税种之间进行关联比对,尤其是增值税跟企业所得税、出口退税、印花税等之间的比对。
5、重视事前、事中监管,利用税收数据和监控指标等,定期对于涉税事项进行扫描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对于涉税事项的监管和核查,税局采用的是链条式、全周期的分析核查模式,事前风险项目多会进行提醒,事中风险项多为防范,事后风险问题则多为严打严查。
以上5个方面的事项,并未囊括所有的情形。税局的监管和核查手段,远比我们文中提到的强大的多。建议企业在经营中多加分析涉税风险,合法合规的开展涉税事项。